黄头虻

flavicapitis   Wang et Liu
   

  10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
雌性体长23 mm,棕褐色。头部:复眼深绿色,无色带(回潮);额黄色,两侧平行,着生黄毛,高约为基宽的3.5倍;基胛略呈方形,棕黄色,与亚胛接触,与复眼分离,中胛短线形,不明显,与基胛连接;亚胛黄色,“眉片”低;颜与颊黄色,着生黄毛;口毛黄色。触角金黄色,鞭节基环节长为宽的1.3倍,背突明显,指状。下颚须黄色,第1节覆黄色长毛,第2节长为宽的3倍多,覆黄毛。喙棕黑色,着生棕色毛。胸部:背板黑褐色,覆黑毛夹杂金黄色毛,3细纵条的中央条不明显,中侧条不达盾片后缘,小盾片色同盾片;侧板带红褐色,着生浅黄色毛夹杂黑毛。足基节红棕色,着生棕色毛,股节红黑褐色,覆黑毛,中、后足胫节基部1/2红棕色,其余部分黑褐色。翅透明,径室着棕色,翅脉棕色,R4脉具附脉,R5室开放。腋瓣灰棕色,两腋瓣交接处具黄毛。平衡棒棕色。腹部:背板棕褐色,向尾部色变深,第1背板黑褐色,后缘具棕黄色带,第2背板红褐色,中央近前缘具不明显的黑色小斑,第3-6背板后缘具黄色后缘带,第2-5背板中央后缘膨大成三角,第2-5背板侧后缘加宽成浅色三角,第6、7背板棕黑色黑毛。腹板第1-5节红褐色,具黄色后缘带,第6、7节黑褐色,亦具黄色后缘带。
雄性未详。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体大型,棕褐色:复眼无带;额高约为基宽的3.5倍,基胛略呈方形,中胛短;亚胛覆粉;触角金黄色,鞭节基环节背突大,指状;下颚须黄色,第2节长为宽的3倍多,覆黄毛;胸部盾片黑褐色,中侧纵条不达盾片后缘;翅R4脉具附脉;腹部背板棕褐色,第3-6背板后缘具黄色后缘带,第2-5背板中央后缘膨大成三角。

生物学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本种类似于亲北虻Z borealoriens Burton,但亲北虻的额较窄,高为基宽的6-7倍。

标本信息

观察标本正模♀,海南,1934.VI.2,标本号IOZ(E)201216,保存在IZCAS。